欢迎访问吴天华陶瓷艺术官方网站!
青花六方执壶-中国陶瓷文化的精髓
浏览次数:2290   2018-03-19

执壶,又称"注子"、"注壶",隋代出现的酒具。唐前期器呈盘口,短颈、鼓腹,圆筒形或六角形短直流、曲柄,壶体较矮,鼓腹,假圈足。唐中晚期大量流行,基本取代了鸡壶、凤壶等。由唐至宋,由于各朝代审美相异,不同时期的执壶造型也有所不同。唐前期的执壶器呈盘口,短颈、鼓腹,圆筒形或六角形短直流、曲柄,壶体较矮,鼓腹,假圈足。

唐中期大量流行,基本取代了鸡壶、凤壶等,这个时期执壶式样繁多,有短留、长流、曲柄、直柄等数种。五代至北宋器身渐高,通体多压4-6条瓜棱,流渐趋细长微曲,曲柄高于壶口,平底变为圈足并多有注碗相配。元器多为玉壶春瓶式,弯流与壶颈之间以S形饰件相连,柄与流对称,下端贴附腹部,高与流平行或稍低,呈现出较为美观的执壶造型。

进入明清年间,执壶的造型更是增多,其中以青釉材质或青花瓷图案者居多,且多用作茶具,进一步丰富了执壶的用途。我们依然能够看到瓷器之乡景德镇多烧制的各种青花瓷器制品,不仅外表看起来赏心悦目,更有一种闲淡雅致的文苑之气从壶底油然而生。

青花瓷器是我国制瓷业中一个有名的品种,从元代至今数百年的历史发展中盛行不衰。由于它的器表纹饰蓝白相间,素雅宜人,又美观实用,因而深受历代人们的喜爱,为我国特色的一种手工艺品。执壶,造型是由青铜器而来,南北朝早期的青瓷当中,已经完成了这种执壶的造型。其后在唐宋两代是金银器中的一种酒具,这从唐宋绘画上是很容易看到的。直到现在,还有宋代青白瓷的执壶流传下来。

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,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,加上一层透明釉,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,属于釉下彩。钴料烧成后呈蓝色,着色力强,色彩鲜艳、稳定,烧成率较高。成熟的青花瓷器出现在元代。景德镇出名,正是因为那千年盛烧不衰,永放不败的青花艺术。

青花瓷是我国传统陶瓷文化的精髓,水墨画亦是传统艺术中的不朽瑰宝,这两种艺术形式都起源于唐代,兴盛于宋元,到明清达到,是中华民族为全人类贡献的宝贵财富。青花瓷绘画艺术构思深邃,题材丰富,宛如一幅幅形神兼备、灵动飘逸的水墨作品。特别是景德镇元明清三代的青花瓷绘画,更是在中国艺术史上大放异彩。


文章推荐
联系我们

吴天华陶瓷艺术

联系人:陈先生

座机:0798-8226576   

手机:13907987163  

地址:景德镇市珠山区新村西路  


从事陶瓷绘画很多年,如有合作,请联系我们

“愈近赏,愈见不凡”

吴天华陶瓷艺术
周一至周日 8:00-18:00